企业公告

我们都是有故事的人
来源:本站   作者:管理员   时间:2020-04-02   浏览

    “我们都是有故事的人”,孙红雷的这句广告语在枝江无人不知,我也是有故事的人。

    小时候,我住在江口上街头,江口酒厂座落在下街尾。从小我就喜欢闻酒香,跑到下街玩的时候,总要驻足酒厂门口,做几次深呼吸,似乎要把那馥郁芬芳的酒香吸入肺腑深处,然后慢慢回味品尝。

    酒厂出酒的时候,酒香会溢满半条街,遇到有东风吹来,坐在家里也会嗅到这醉人的醇香。

    我有两个同学的父亲在酒厂工作,常常跟着他们去槽坊里看工人们酿酒,依稀记得槽坊里总是弥漫着很浓的蒸气,工人们都是打着赤膊穿着短裤酿酒的。到了槽坊里,我最喜欢的是趴在那散发着热气的酒糟里闻酒香。

    有一次,正当我陶醉在热气腾腾的高粱堆里的时候,一位酿酒的师傅喊我说:“小同学,来,对着窖池拉泡尿。”我瞪着诧异的眼睛看着他,心想:这酒不是喝的吗,怎么能尿尿在里面啊?只听老师傅又说“快尿吧,有了童子尿,这酒才更香。”我没听师傅的话,转过身就跑了出去。往窖池里拉尿可能是为了更好的发酵吧,也不知是否真有小孩往里面拉过“童子尿”没有。

     喜欢闻酒香,但是在读书期间还从来没有喝过酒。工作几年后,十七岁那年剧团春节聚餐,在同事们的鼓动下,我第一次喝酒。酒是从江口酒厂打来的,第一次喝酒,我竟然喝酒像喝水,一杯酒两口就下了肚。当年回家团年的时候,父亲听说我在单位开始喝酒了,就专门拿了一瓶枝江小曲和我对饮。他说:“男人应该喝点酒,今天就试试你的酒量吧。”父亲才喝了二两,我就半斤下去了,父亲见我还比较清醒就问我:“感觉怎么样?”我说:“有一点点头晕,再就是脸上很烫。”父亲接着说:“行,这瓶子里还剩三两酒,我们爷俩分了它。”接着我又喝了二两,父亲喝了一两。等到七两酒全部下了肚,我的胃里开始翻江倒海,没过多久就全部吐了出来,这是我第一次醉酒,感觉特别难受,好像五脏六腑都要吐出来了。看到我狼狈的样子,母亲很心疼,一边数落父亲一边端了杯水让我漱口,又冲了杯蜂蜜给我喝,晃晃悠悠的我睡下了,这一觉一直睡到第二天中午才醒过来。

当我彻底清醒时,父亲对我说;“喝酒和做人一样,要有底线,你喝酒的底线就是半斤以内,超过了就会出现很难堪、甚至很痛楚的结果。”我喝酒的故事是从父亲的教导开始的。从那以后,在喝酒的问题上,我基本上都守住这条底线。后来当了剧团负责人,在身不由己的情况下醉过很多次,但“喝酒和做人一样,要有底线”这句话一直铭刻在我的心里。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到黄冈艺术学校学黄梅戏,成人表演班的武身训老师年过半百但精神矍铄,一天到晚精神抖擞,走起路来虎虎生风,甚至还能翻“出场”(后空翻)。他唯一的嗜好就是酒,一日三餐“酒”不离口,他说“酒”是他唯一的精神支柱。见他爱酒如命,我就从家里给他带了两瓶白色瓷瓶子装的“枝江小曲”,他品尝之后赞不绝口的说:“枝江酒太好喝了,醇香绵厚、回味无穷,比黄州的酒好喝多了。”其实黄州的酒也很不错。在那个年代,喝过枝江小曲的人没有不说枝江酒好喝的,就是今天想起来,都还满口生香。

    从二十多年前开始,宜昌市每三年要举行一次专业剧团文艺汇演,各县市区的演员们要集中观摩学习,大家聚餐的时候,最期盼的就是能喝上我们带去的枝江酒,一壶十斤酒往往一顿就可以消灭掉。枝江酒是枝江的城市名片,喜欢枝江酒的人,在宜昌文艺圈子里大有人在,逢年过节或者彼此交流的时候,我们总是把最具地域特色的枝江酒作为馈赠的礼物。

    1992年春节前夕,我们去黄梅县参加湖北省第一届黄梅戏艺术节。那年的冬天特别寒冷,从黄冈到黄梅的路上都结了冰,我们的车在半山腰里突然抛锚了,等我们把车推到修车的地方已经是午夜了。天寒地冻,加上晚饭还没吃,饥寒交迫感觉特别冷。万不得已,就把准备带到黄梅的一大壶枝江酒一人喝了一大口,虽然胃里面在发烧,但手脚还是冰凉,实在没有办法,就到附近敲开了一户农家的门,出钱请他门煮了一大锅腊肉炖萝卜,我们烤着柴火,吃着腊肉,六个人把带来的十斤酒喝去了一半,身体才暖和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剧团食堂准备了一口能装两百斤的大缸,打来枝江散装白酒,泡了一缸活血化瘀、强身健体的药酒,来了客人就装上几瓶。由于放了冰糖,药酒很好下喉,甚至喝醉了都不知不觉。1995年的一天,有一个乡镇的两位镇长到团里做客,开始喝酒的时候,每人面前摆了两瓶酒和一个半斤容量的大杯子,客人说今天喝酒实行包干制,不敬酒,各人把自己面前的酒全部喝完。那架势真有点吓人,我没有这样疯狂的喝过,心里有点胆怯,但因为是客人提出来,我们做东道的不好拒绝,只有硬撑着答应了。心想今天他们是“来者不善”自己得悠着点。第一杯酒,两位镇长端起酒杯就一饮而尽,还举着空杯说:“必须一口一杯,不喝完不能坐,也不许吃菜。”见此情景,我只能咬咬牙一口吞了下去。半斤酒刚喝下去,酒杯就又被斟满了。客人发话,第二杯酒该我们先喝了,我又硬着头皮一口喝下去。就这样你来我往,每人两瓶酒四口全部喝光了,这可是一公斤的枝江白酒啊!

后来的状态惨不忍睹,我什么也不记得了,第二天清醒时是在医院里,这是我醉酒最惨烈的一次,也是我唯一一次因醉酒输液的。从此,喝枝江酒泡药酒,它的“功效”深深地刻在记忆里。

    我在担任枝江市政协委员期间,有一年的政协全会散会后中午聚餐,几个主席把我拉到领导席就坐,酒桌上早已摆好了枝江大曲。由于当天下午枝江电视台要请我去给参加电视演讲比赛的选手们上辅导课,我怕喝酒误事,一直在推脱。主席们劝我说:少喝点,不会耽误正事的。没想到来这桌给领导们敬酒的委员们络绎不绝,每个人来敬酒都要顺带给我敬。那天也不知喝了多少酒,最后我酩酊大醉。但脑子里一直有一个声音在提醒我“去电视台讲课,去电视台讲课。”

    我满脸通红的去了电视台,准备的辅导材料也没带,直接走上了五楼的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了一个多小时,后来又鬼使神差的去了枝江国酒总经理办公室,人家热情地给我倒了杯茶,还没来得及喝我就醉倒在椅子上睡着了。经理怕我出事,就给团里打了电话,团里去人把我背了回来。第二天醒来的时候,怎么也想不起前一天酒后的事情了,去电视台讲的什么、又是怎么去的国酒总经理办公室、怎么回的家,全是一片空白。这个故事是我喝枝江酒过量,致使大脑断片最严重的一次。

    枝江剧团和枝江酒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以枝江酒业的名誉创作的舞蹈《龙晒衣》参加全国群星奖舞蹈比赛荣获优秀节目奖;创作演出的小品《马大哈赌码》荣获湖北省楚天群星奖小品比赛铜奖,枝江酒业每年都有固定的资金扶助剧团,剧团演出时曾经还挂上“枝江酒业艺术团”的牌子。我和酒业工会的杨主席也成了“铁哥们”,每次去枝江酒业都会受到热情的款待,在枝江酒业喝枝江酒总是更加尽兴。

    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喝酒的问题上越来越谨慎,但和枝江酒的缘分却越来越深。枝江酒不仅让我学会了喝酒,让我醉过、囧过,也让我对酒有了一点小“瘾”。现在家里长年存有枝江酒,有一个坛子就装了五十斤。以前在家吃饭是从来不喝酒的,现在在家吃饭,一顿也要喝1—2两散装“谦泰吉”。

    人们喝酒,无外乎三种情况:一是嗜好,对杯中物情有独钟,自酌自饮,自寻其趣;二是应酬,坐在席间,杯在手中,盛情难却;三是情怀,意在酒外,以酒抒发心中之意。爱喝枝江酒的人必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枝江”情节。

    关于我和“枝江”酒的故事还有很多,每个故事都记录着一段不平凡的往事,并且沉淀在我的记忆深处。每当喝酒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的浮现在眼前。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和父亲第一次对饮的情景以及他的谆谆教诲,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但“底线”二字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它不仅陪伴了我的成长,滋养了我的情怀,也影响了我的人生。

 

    作者简介:潘传平,湖北省舞蹈家协会会员,枝江市戏剧舞蹈家协会主席,枝江市歌舞剧团艺术总监。从事艺术工作40余年以来,主要从事演员、主持和编导工作,曾连续十五年担任枝江市春节晚会总导演,并担任各种大型文艺晚会节目主持三十余年。2000年编导的舞蹈《龙晒衣》获全国第十届群星奖舞蹈比赛优秀奖;2010年编导并主演的小品《牛娃子招商》参加了央视农民春节晚会并获湖北省春节文艺展演“最佳原创奖”;2011年编导的小品《写证明》获湖北省曲艺百花书会“二等奖”;2013年该小品又荣获湖北省屈原文艺奖;编剧并导演的风情歌舞《水秀枝江》、情景剧《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先后荣获宜昌市专业文艺汇演优秀演出奖和优秀编剧奖。